中国丝绸,源远流长。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开始书写丝绸的历史,人们养蚕、取丝、织绸。而江浙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桐乡更是户户养蚕,家家织梭,是衣被天下的发源地。
养蚕织梭在桐乡是很多家族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生产蚕丝被的小企业、小作坊在当地有很多,而因为受到市场规模的局限,能把家庭小作坊发展成在更大地域范围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却也并不容易。
浙江银桑家纺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生产蚕丝被的企业,诞生在桐乡蚕茧基地的洲泉镇,并从养蚕、剥绵开始,由一个纯手工的小作坊慢慢发展成了现在年产十万余条蚕丝被的企业。
以诚信立命
二十多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对年轻的夫妻在古运河畔,开始做起了手工蚕丝被的生意,并在当地首创了“蚕丝被全过程无污染手工拉网”等一系列制被新工艺,之后推出了品质卓然的 “银桑”牌系列蚕丝被。
如今,坐落在“中国蚕丝被之乡”——浙江桐乡的“银桑”已是一家全国知名的蚕丝被专业生产企业,并且是国家蚕丝被标准的参与制订单位之一。
回想公司的成长史,总经理朱金毛深切体会到,企业要想长足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有可信的产品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支撑,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银桑成立之初,创始人就将公司的经营理念定位为“诚信与品质”,“任何时候,只有可信的产品才能让企业不断发展。”实际上,银桑也正用他们的产品践行着企业的立命理念。
银桑蚕丝被选用的是优质的桑蚕茧,并定点釆购原料,胎套则釆用100%精纺棉纱制作。首创的“手工拉网式”工艺使得被胎不会变形,永久免翻。产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上岗前洗手、护手,生产车间要保持清洁、整齐、宽敞、恒温,成品仓库保持相对湿度50-60%,保证产品不受潮。
不对消费者失信
如今老百姓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靠坑蒙拐骗的生产商只能是自掘坟墓。然而频频被媒体曝光的生产“山寨蚕丝被”的厂家却让消费者的顾虑多了起来。有被调查的消费者表示:“既然假冒的蚕丝被那么多,而且又很难辨认,以后可能不会打算买蚕丝被。”
市场上的蚕丝被品种可谓琳琅滿目,产品包装越来越精美,但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产品确实存在。朱金毛针对目前市场上蚕丝被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表示,“政府执法部门和消费者协会要加强监督抽查,强制执行国标标注,新闻媒体要加大曝光力度,指导消费者识别真伪,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厂家的失信行为,让消费者对蚕丝被失望。”
据了解,真正高品质的蚕丝被选用的原料为优质桑蚕茧,其丝长在1000米以上,强度好,伸度佳,用它制作的蚕丝被光泽如珍珠般自然美丽,手感柔软细腻。
优质桑蚕茧作为蚕丝被的高级原料由于其价格高,成本大,利润空间小,有些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了次茧、下脚茧及缫丝厂缫丝过程中落绪后不能继续缫用的内层茧丝,俗称“蛹衬”,将蛹衬制作成了蛹衬丝棉,虽然也是天然桑蚕丝,但其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内层茧丝纤维短,牢度低,弹性差,用此茧制成的丝棉色泽差,手感筋条多,有的为了外观白度好,使用了过量的双氧水进行漂白。
有些制造商将柞蚕丝说成桑蚕丝,有的干脆用化纤、木棉混充桑蚕丝,成分上含糊其词,似是而非。根据今年2月开始实施的GB/T 24252-2009《蚕丝被》国家标准,蚕丝含量低于50%的产品均不能称为蚕丝被。也就是说,只要蚕丝含量不足半的被子,都是山寨蚕丝被。但现实中,这些产品依然在市面上正常销售。
在从事蚕丝被制作行业多年的朱金毛看来,这些制造商都把诚信当作了空话,注定做不成百年品牌。作为一个成熟的蚕丝被生产企业,银桑将做成百年品牌作为发展的目标。公司参与了蚕丝被国标的制订,银桑的产品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走向全国还是有很多困难。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全国的蚕丝被生产发展迅猛,过去缫丝厂的蛹衬几乎全部用作绢纺原料,而现在绝大部份缫丝厂已经开始制作蛹衬丝棉,预计2011-2015年这五年中,蚕丝被生产总量将增加50%。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摆在银桑面前的是巨大的挑战。